1. 私域的定义
私域是指品牌拥有可重复、低成本甚至免费触达用户的场域。
(大白话就是私域是品牌自己的地盘,比如企微群、小程序、APP等。在这些地方,品牌可以随时、无限次地跟用户聊天、发消息、推荐产品)
2. 私域的主要场景
● 个人微信
通过微信好友、微信群和朋友圈触达用户
● 微信公众号
通过消息会话和文章触达用户
● 小程序和社群
通过活动和优惠触达用户
企业微信、个人微信在营销上还是有所限制,例如群发、批量加容易被封号;而公众号的打开率又比较低。因此建议使用企业微信作为品牌与用户建联的手段,它不仅具有批量加人、活码、营销等能力,最重要的是,它还是官方推荐的可行方式。
在PC时代,商家根本没办法直接触达自己的消费者。
你想在公域平台获取流量,就必须持续付费;可随着获客成本越来越高,商家在公域的收益反而逐步降低。那企业为什么要做私域运营呢?
公域中,很多用户只是通过视频了解我们,因此对我们的产品是缺乏认知的,这就导致了公域转化率只有1%。
还有很多用户可能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,但因为存在一些顾虑导致没有转化。我们把这部分用户引入私域,通过服务、运营,建立信任,打消用户的购买顾虑。
商家可以把私域的用户引到抖音、视频号等公域,因为私域用户对品牌有一定的了解,也对主播更信任,他的停留时长、下单量都会比公域用户更高,这样他们又能帮助算法了解我们核心用户的画像,从而带来更精准的画像。
同时高转化率、高留存也能帮我们获得更多公域流量推荐的机会。
从盈利结构优化的角度看,私域能通过“低成本复购”保障品牌的盈利稳定性。
这一点在实际运营中尤为关键。一般品牌如果能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体验,用户就会在私域中逐渐形成购买习惯——比如母婴品牌的用户会习惯在私域社群复购奶粉、纸尿裤,美妆用户会定期在私域小程序囤护肤品。这个时候,品牌还能根据用户的购买周期(如奶粉每月1罐、面膜每两周1盒)精准触达,用“快用完了吗?专属券已发放”这类提醒推动用户持续复购。
视频号的官方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:私域复购比率已超过60%,这意味着每10个私域用户中,就有6个会重复购买,这样的复购基数足以支撑品牌的盈利稳定。
在流量红利见顶、公域竞争白热化的当下,私域早就不是“可做可不做”的加分项,而是直接拉开同行差距的核心资产,更是企业立足赛道的“护城河级”的竞争力。
从核心资产的属性来看,私域是品牌独有的“用户蓄水池”。
当所有同行还在公域平台抢流量、拼低价时,拥有成熟私域的品牌,手里握的是一批经过长期互动、对品牌有信任度的精准用户。
这些用户数据归品牌所有,既不会因为平台规则变动而流失,也能通过标签化管理实现分层运营,比如给高净值用户推专属新品,给复购频率低的用户发定向优惠券。
反观没有私域的同行,只能一次次在公域“从零开始”,花更高的成本争夺同一批流动用户,最终陷入“流量越贵、利润越薄”的恶性循环。就像两家相邻的奶茶店,一家只有线下门店和外卖平台,客户买完就走;
另一家建了客户群,定期发新品试喝、生日免单福利,慢慢积累了上千名“回头客”,即便隔壁打低价促销,这群私域用户的忠诚度也很难被撬动,这就是私域作为核心资产的威慑力。
高客单价产品的成交周期普遍较长,用户决策时往往存在“担心买错、顾虑性价比”等痛点。而私域中的“多对一服务”能精准解决这一问题。
这类产品(如母婴用品、美妆护肤品、宠物粮食等)的核心需求是“持续唤醒用户消费”,而私域的核心价值恰好是“免费、反复触达”。
私域天然具备“基于社交关系裂变”的特性,尤其适合以转介绍为核心成交来源的行业(如培训、母婴服务、本地生活服务等)。
● 通过官网账号留下添加方式
在官网、官方社交账号(如微博、小红书等)的个人简介、主页Banner等,留下联系方式,让主动访问的精准用户能快速找到添加路径。
● 直接添加企微
无论是公域广告投放,还是日常内容运营,都将企业微信作为私域的核心承接载体。小鹅通交付履约中:支持用户购买产品后,通过短信发货+一键添加企微,实现用户一键沉淀私域。
● 批量添加企微
借助小鹅通的批量添加功能,针对已在平台产生消费或留资的用户,可通过系统批量发送企微添加邀请,减少人工操作成本,同时搭配“添加企微领资料/享售后”的钩子,提高用户添加率。
● 公域留咨
在抖音、视频号等平台的,利用官方留咨组件(如抖音小风车、视频号留资表单等)收集用户信息。用户填写手机号、需求后,客服立即通过短信或电话跟进,引导添加企微。
● 用户购买产品后,客服邀约
用户购买产品,通过”产品试用“”售后保障服务“等理由,由客服邀请客户添加企微,沉淀私域。
私域运营的前提是标签化,没有精准的用户标签,私域运营就会沦为“广撒网式”的无效沟通。私域运营的本质是建立用户信任,我们把公域客户导入私域,核心是为了通过私域运营,建立与客户的信任,打消客户的消费顾虑。
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,就在于对用户进行分层、打上精准标签,再推送其真正需要的内容、解决其实际问题,最终促成购买。
如果缺乏标签化管理,无论是日常信息触达还是活动促销,都容易变成对用户的“打扰”,比如给刚添加的潜在用户发高客单价产品促销,给低频复购用户推高频消费的满减活动,不仅无法打动用户,还可能导致用户反感甚至退群。
反之,做好标签化后,能实现“千人千面”的精准推荐——给“高客单价购买用户”推新品体验官邀请,既能让用户感受到被重视,也能显著提升转化效率,优化用户的私域体验。
一般我们可以按照用户渠道来源、客单价、用户消费频次等多维度进行打标签,像小鹅通就为商家搭建了丰富的用户画像与标签体系,小鹅通支持两种高效的打标方式:
一是“自动标签”,也就是商家可以根据用户的购买行为、页面浏览轨迹等数据自动生成标签;
二是“主动标签”,商家可以手动为用户标注“高意向”、“售后需求”等个性化标签,帮助商家更高效地实现精细化的私域运营。

可以通过社群互动建立客户信任,但核心是“按需匹配”——针对不同属性的用户,设计差异化的社群运营方式,才能让互动更有价值,快速拉近与用户的距离。
● 针对高客单用户:用“多对一服务”传递重视
搭建“多对一”的专属服务社群,即一个用户一个群,群内还要配置上多名服务人员。服务人员从不同维度切入,例如产品顾问解答使用场景疑问,售后专员跟进体验反馈,客服提供个性化需求响应。这种模式既能多视角收集用户对产品的真实体验,及时解决潜在问题,更能让高净值用户感受到“被专属对待”的重视感,快速建立深度信任,降低后续复购或推荐的决策门槛。
● 针对周期性多次复购用户,用“高频互动+福利”强化粘性
搭建”一对多”的社群交流,派发活动优惠,社群运营的核心是“保持活跃+触发复购”。可以按周、月、季度等不同维度进行优惠券发送、特价产品秒杀,例如每周推送产品使用技巧,每月发放专属复购优惠券,每季度组织特价产品秒杀。同时,结合用户的互动行为(如群内提问、使用心得)和购买记录,挖掘高粘性用户,引导其在公域平台分享使用心得、参与“老带新”活动等,让信任从“品牌与用户”延伸到“用户与用户”,形成复购与拉新的正向循环。
● 针对学员/会员社群,用“价值赋能+裂变”激活生态
搭建“一对多”的社群交流,核心是“分享+互动裂变”,让用户在获得价值的同时,主动建立对品牌的认可。商家可组织用户分享学习心得、行业经验,鼓励用户之间相互答疑,通过真实交互挖掘用户的深层需求;也可以借助工具提升运营效率,比如小鹅通圈子支持无上限添加学员,成员可以向圈主、嘉宾提问获得专业内容,管理员还能将优质回答置顶精选,打造高质量交流氛围。
此外,通过社群打卡功能(设置打卡日历、排行榜、证书等),激发用户参与热情,再搭配“邀请好友入群得资料”等裂变玩法,既能增加用户粘性,又能通过用户自发传播扩大社群规模,进一步巩固信任基础。